大学短文的几个常见弊病 大学短文是学生为大学开放的窗户。字里行间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个性, 这些在学校成绩单和标准考试报告中无法描写的特色。怎样避免写出一篇薄弱的大学申请文书,现把多年来遇到的各类文章弊病归纳如下,供读者参考借鉴: 1. 咬问爵字,干涩难读:这类文章多出自一心想表现自己文学水平,但水平又不够高的学生,一个劲地用刁钻的词汇充门面。要记住大学招生办的人是不会拿着字典来读文书的。 2. 文字优雅,卿卿我我:这类文书多出自有很好的文学水平但思想水平不够高的学生。把大学申请文书当作文学作品来写了。正常情况下,通过几行或一段文字,就可以读出一个人的写作和表达能力。一名文章写得好的学生,大可不必刻意地去表现文学水平,而是用来表现自己其它方面的特色。因为大学文书不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。 3. 个人英雄主义: 美国名校选拔的是未来领袖人物,而不是英雄。 请用具体故事表现自己的领导技巧及创新思维,而不是通过高大上的气势压迫读者而自封为英雄。 4. 只有自我,没有他人:这反映了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学生。通篇读下来,几乎句句里都少不了那两个奇妙的单词 “I” 或 “My”。
一切以自己为中心,没有团队观念、社区意识和贡献精神。 5. 腾云驾雾,忽隐忽现:很多学生不明白,他们的故事,自己清楚,可是别人并不知道。 没有具体细节和逻辑牵连,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,雾里看花。 6. 内容空洞,没有特色:这类文章没有具体可以反映自己特色的故事。没有实质内容,通篇大道理,人人适用。 7. 患得患失,“一个都不落下”:一页纸的文书,尝试写几个故事,结果是蜻蜓点水,每个故事都没有深度,成了一份扩大版的简历。 在另一篇文章《大学短文的八大佳品》里我们列出了一些佳品文书特色。敬请参考。 |
GMT-4, 2025-4-1 23:56 , Processed in 0.026516 second(s), 18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