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裔姓氏的求職者找工或申請常春藤名校時,被通知獲得面試的機率往往比白種人姓氏者少,不少亞裔為此不惜改掉姓氏,增加與其他族裔競爭的優勢。不過此舉也引來批評,紐約州首位亞裔女法官陳翠芳(Dorothy Chin-Brandt)嫁給白人後仍保留原姓,稱更容易與華人溝通,而改名走捷徑也是行不通的。

在紐約投身教育逾30年的成麗虹指出,在考試成績與課外活動表現都同樣優秀的情況下,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更可能挑選非洲裔、西語裔姓氏的學生,而亞裔更難被錄取。他曾指導過一位成績中等的非裔學生,在申請大學期間收到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往返機票,邀請免費前往參觀校園;同年級另一位華裔學生是Briarcliff高中綜合成績排名第二的優等生,卻在申請賓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第一輪就被放在等待名單(waiting list)中,在高中輔導老師幫助下幾個月後才收到第三輪錄取通知書。

就讀於佛羅里達大學(University of Florida)語言學(Linguistics)博士項目的陳怡安也指出,在過去研究中發現,許多美加或紐澳的雇主看到華裔的姓氏時,就潛意識地認定這位應聘者英語不佳,並質疑他們的工作能力,在最初篩選時就淘汰華人。

華裔女星汪可盈(Chloe Bennet)要屬改名後發展更順的成功案例,她初闖娛樂圈時,即是用父親中國姓氏Wang,在好萊塢發展並不順利,很難獲得角色。在尊重父親前提下,改用爸爸的名字Bennet作為姓氏,才在好萊塢爭取到第一個重要演出角色。

紐約州首位亞裔退休女法官陳翠芳(Dorothy Chin-Brandt)持不同意見,她稱自己和前任丈夫結婚後,把姓氏改為Chin-Brandt,但從不認為中國姓氏讓她在職場競爭中遇到任何困難。她稱仍然喜歡用在平日生活中用原姓Chin,並稱中國姓氏讓她為榮,「這讓我更容易與社區華人溝通」,而華裔的勤奮和任勞任怨是一大寶貴資產,改名走捷徑是行不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