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侨报综合报道】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,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却知道我爱你。而是每每开家长会时,看到丈母娘不能叫妈,只能叫阿姨。”此前,微博上有个“早恋”的小朋友这样说道。 中国的“早恋”问题困扰了几代人,其中有视“早恋”如同洪水猛兽并为此“殚精竭虑”的父母、老师,也有面对重重阻碍却“真爱至上”的懵懂男女。 然而,在美国并没有“早恋”的概念,却有“约会”这样的恋爱实习期。他们认为,健康的人际关系,包括学会如何成功进入和维持一段恋爱关系,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。 近日,上海复旦附中国际高中一名17岁的学生围绕“校园恋爱”这一主题,设计了32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,对比出了美中学生对“校园恋爱”态度的异同。 恋爱中手拉手的中学生。资料图
中国学生三观正?三成反对校园恋 约会是美国校园很早就有的普遍活动;而在中国,家长通常视“早恋”为“洪水猛兽”,唯恐孩子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。 《中国青年报》报道,上海复旦附中国际高中11年级同学褚怡宁是一名17岁的高二学生,前不久在参加学校活动,到美国一所私立中学进行了学习交流,了解了美国中学生校园恋爱的一些情况。近日,他围绕“校园恋爱”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,共32个问题。统计有效样本一共有30份,其中美国学生9份,中国上海学生21份。学生所在年级为9至11年级,年龄15至17岁。汇总调查表里可以看出美中学生对“校园恋爱”的异同。 同:美中家长早恋开放度不相上下 关于交友途径,60%以上的美中学生均有校外朋友。其中“曾经是校友”占了大多数,中国学生的第二校外交友途径是“互联网”。 此外,美中学生在挑选对象时,都把“共同爱好”放在了首位,把“善良”放在第二位。 关于校园恋情的成本,美中学生差别不大,约70%都在每次300元(50美元)以下,中国学生有10%选择了“600元以上”,美国学生没有超过100美元的。 在问卷中,中国学生对家长们的评价超出想象:只有30%的学生认为家长对校园恋爱表示“明确反对”,而且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恋爱后,家长的首选是“告诉我要对另一半有更多了解再作决定”——至少在孩子们眼中他们会这样做。可见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的开放度不相上下。 异:三成中国学生反对校园恋情 在回答“你对校园恋情的总体态度”时,有43%的中国学生和56%的美国学生表示支持,总支持率为47%,偏差不大。但有29%的中国学生表示反对,美国学生此项为零。 在回答 “同学在恋爱时一般会发生什么(多选)”时,美中学生都把“互相照顾”排在第一位,但在第二选择上发生了偏差,中国学生选择了“争吵”,美国学生认为是“学习上互相帮助”。 在遇到好朋友在恋爱中难过(分手)时,美中大部分学生都会“安慰他(她)”,在安慰的同时,中国学生倾向于“找另一半沟通”,美国学生此选项仅一人,他们更愿意“帮助找出原因”。 “你好朋友的恋情会影响你们友谊吗?”2/3的中国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,包括38%的学生因此“不开心”,29%的学生感觉“有影响但无所谓”;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只有22%的美国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,且均表示“无所谓”,2/3的美国学生觉得“完全不影响”。 校园恋情中的生活描述:中国学生恋人在一起做得最多的三件事分别是做作业、结伴上下学和看电影;美国学生恋人的选项先后排序是看电影、做作业和结伴上下学。 中国学生想得更长远,33%觉得他们对未来有计划,只有11%的美国学生有未来计划。 美中学生眼中各自的老师还是有较大差异的,在得知班级里有同学恋爱后,中国学生认为老师首选是“联系并告诉家长”,美国学生更多的是“老师认为如果没有坏的影响就无所谓(11人中9票)”。
在美约会是步入成人阶段的必修课 “凡是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,就是耍流氓”。这句话在中国广为流传,调侃的同时,也渗透出了中国人的恋爱态度:凡是一对男女有超出普通朋友的关系,就会被定性为“恋爱”,假如这个关系发生在中小学阶段,就成了“早恋”。但是,美国除了“恋爱”(Falling in love) 这个关系以外,还有“不一定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”,叫做dating。 综合《中国教育报》、中国网报道,在电影《怦然心动》里有这样一个情节,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“篮子男孩”活动:男孩带着在自家做的一篮子精致午餐上台,而台下有女孩愿意与男孩共进午餐就用自己的零用钱进行拍卖竞争,出价最高的女孩就能和心仪的男孩共进午餐。 约会是美国校园很早就有的普遍活动。让男女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对方,通过发展一段亲密的关系让彼此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加成熟,是步入成人阶段前的一门必修课。正因为“约会”有上面的特点,美国教师鼓励学生的,并不是“恋爱”,而是“约会”。 美国人认为,健康的人际关系,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。 在如今的中国,学生情侣互称“老公”、“老婆”,手牵手一起漫步,甚至在课堂上眉目传情,早已不再是稀罕事。 上述调查显示,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的开放度不相上下。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李新影认为,中国家长以开放的态度接纳“青春期恋情”是对的。很多例子表明,家长越是开放坦白地和孩子谈,孩子越是能打破对恋爱的神秘感。 李新影表示,在欧美等发达国家,人们的观念是,美好的初恋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。美国家长认为中学生约会是很正常的事情,这种“平常心”恐怕是最值得中国家长学习和借鉴的。
高中生谈早恋:友情不够支撑一个高中生 上海复旦附中国际高中11年级同学褚怡宁3年前,还是初中生,30%的宝贵青春都用来等公交车了,而公交车站又正好是周边初中或高中情侣们爱腻猖獗的场所。当时的他丝毫没有羡慕的因素在里面,只是单纯地鄙夷那种所谓“非主流”“幼稚”的行为。三年后,剧情立刻反转。投去羡慕的眼光。那么,当下“早恋”为什么越来越普遍? 《中国青年报》报道,学生时代,对单亲家庭、不和睦家庭氛围的学生而言,待在家就跟熬苦粥一样度日如年。褚怡宁回想自己周围:“至少从我初中到高中的这段时间,身边谈恋爱的男女生基本不是来自单亲家庭就是离异重组家庭,这样说虽然有点绝对化,但真的属于很典型的‘早恋’背景。” 在这些因素的刺激影响下,“早恋”似乎可以说得通:有个人可以互相照顾关心,有个人可以成为你内心的避风港。而真正将这种感觉进化升温成恋爱的“幕后黑手”,则要归属于大众媒体了。以大陆湖南、安徽等卫视为先锋的电视媒体先发制人——台湾清新偶像剧,大陆壮观苦情剧,都是催化剂。 从物质需求心理上来说,当进入高中,学生就更加脱离了家庭,开启了独立的生存模式。在校的时间很漫长,从白昼到黑夜的奋斗,这种时候,友情往往不够支撑着一个高中生。 打个比方,当你中午请朋友帮你买饭时,可能会被忘记,多半都是没有保障没有义务的期待。而此刻若是多个男/女朋友,不用开口他/她就会帮你带,给你满满的幸福感。虽说在高中,恋爱的物质需求没有那么大,但需要的也许仅仅就是一盒午餐,仅仅就是一句没考好时的安慰和一个拥抱,仅仅就是耐心地跟你讲解一道题目,陪你等你直到被晚自习老师催促离开。 客观来说,爱情带来的负面价值观也是不容忽视的。 简单来说,当身边的人都开始谈起恋爱,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孤独失落感。很多学生此时很容易在没有肯定互相感情的时候,茫然地确立恋爱关系,而这种恋爱易变质为“SHOW”,以此来满足一种被羡慕的心态。这种心态被长久满足之后,更易于导致自我独立人格的损失,即一个人无法独立面对公开的负面表现。 除此之外,另一种恋爱观的扭曲也是十分可怕的社会现状,青少年开始用追求者的数目来作为炫耀和自信的资本。这种观念让青少年失去了自我肯定的能力,他们依赖于异性来获得自我肯定。而外界的因素总是不稳定的,一旦改变,这部分人的自我价值便会被自己忽视甚至否定。 客观地看待早恋,所有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,关键在于青少年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份感情的付出和收获。 一位年轻却有经验的老师似对此的原则是“一是不妨碍学习,二是听家长意见,辣手摧花最好不要不要啦”。
开学季多地发学生减负礼包 又到中国开学季,近期,多地教育部门为迎来新学期的中小学生送上“减负大礼包”。 中新网报道近期,新学期开始,上海发布的减负新政备受关注,措施包括杜绝考试题目中的“超纲”现象,开学两周内,中小学不得组织任何形式带有学科测试性质的练习、测验和考试等。 上海还明确,将探索建立校长、教师信誉档案,对督导检查、信访等渠道发现的“阴阳课表”、违规进行考试和测试,组织跨校联考、教师有偿补课、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利益输送等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记入其信誉档案。 新学期,同样的“减负令”也在中国其他许多城市出现。今年1月1日起,长沙市教育局发布《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六项规定(试行)》正式实施,措施包括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时30分,每天在校学习时间(含自习0不超过6小时,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阳光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。 根据报道,今年新学期,长沙很多学校也相继推出各自的减负新政,诸如每周一为“无书面作业日”,每周五下午为“无书包日”等。 新学期,沈阳市中小学生也迎来了减负新政,去年底,沈阳出台了被称为“最严减负令”的20条减负规定,措施细致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中高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,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.5小时之内等。 此外,沈阳还规定,教师不得用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编排座位,严禁将全班学科成绩及名次发至家长微信群、QQ群等公共平台等等,详细列出多项硬招给学生“减压” |
GMT-4, 2024-11-19 09:36 , Processed in 0.05180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